在巴黎邂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在巴黎邂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在巴黎邂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为在巴黎找一家合适的宾馆,两人转了大半天,最后找到了一家称作巴黎青年之家的旅馆,感觉很疲惫,一会两人就进入了梦乡;次日清晨,两朋友人出门,领略巴黎的风景,经过一家咖啡馆

迈克:拉希德,进这家咖啡馆,喝杯茶,消遣一会儿,你觉得怎么样?

拉希德:行啊,实际上我真觉得,需要稍稍休息一下了。

迈克:著名的心理学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常来这家咖啡馆,你听说过他吗?

拉希德:是啊,他就是那位把自己的名字和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联系在了一起的人,他提出要释放道德约束,以及抛弃两性禁忌的思想。

迈克:不管有没有你所说的那些理论,至少在我们看来他是位受人尊敬的学者。

拉希德:我相信他是构成现代西方社会文化的思想奠基者之一,像达尔文、康德、马克思、杜克海姆(涂尔幹)、让•萨特一样,他们每一位都在撼动着西方思想潮流,都在影响着西方新思想权威的趋向…,他们都在致力于破除:宗教、道德和传统的束缚。

达尔文关于万物起源和进化的理论,就是释放了两颗危险的思想炸弹的幕后黑手,他的追随者们用这两颗炸弹重创了当时流行的思想结构;第一颗炸弹是:传播持续进化思想,抛弃了固有思想,从而改变了所有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形态;第二颗炸弹是:宣扬人只是动物之一,是纯粹的物质结构,所有能影响人的因素都是物质,与此同时完全的否定人类灵魂的一面,否认真主对人的创造。这些都是为破坏围绕(造物主-人类-宇宙-归宿)重大哲学问题既定思想的强劲开始。

而弗洛伊德则把人推向了乱七八糟的变态情结中,他否定理智对人行为的支配;他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原动力其实只是欲望,从这一点上高贵的道德基础被破坏了,道德变成了落后和退步,被称之为不现实,不科学。

迈克:我相信在人类所有文明之间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特性,使每个文明区别于另一个文明;这些概念(造物主-人-宇宙)它是所有文明的共性,但是对这些概念的排列中的侧重点又不同,某些文明侧重第一个概念,使其凌驾于另外两个概念之上,认为后两个概念是第一个概念的派生物。

而在复兴时代之后的现代欧洲文明中,站主宰地位的是宇宙的概念,所以在科学思想传播开之后,一种新的思想开始主导废除真主造人论的基础,并衍生了唯物主义理论,由此扼杀了人属于灵魂的一面;达尔文的确是这一思想的奠基者之一。

拉希德:我完全同意这一点,但是围绕你说的话我要提醒几点:

第一:这些思想观点转变成一场真正的革命的根本因素是,当时西方社会中知识和灵魂的空虚,另外还有教会的专权,以及对创造和生命的错误主张的坚持、对信徒信仰主观的强迫性要求.

第二:一种流行的错误观念是,西方先进的原因就是依赖那些在复兴时期初,和中叶流行的观念和思想.

第三:虽然在真正的科技革命之后,那些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主张及理论是遍地开花,接踵而至;但是许多东西方文化的边际,仍然处在支持上述思想的强大宣传的影响之下。

而你所说的在文明之间观念的共性,让我想起了,在弗洛伊德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和一位穆斯林学者7百多年前所写的话之间有趣的对比研究。

迈克:还真是有些滑稽,在弗洛伊德的言论,和早期穆斯林学者的伊斯兰理论之间,居然还有相似之处。

拉希德:那不是含义或者概念中的相似,那是一种我们可以称作是形式上的相似,为了说明这一点,你了解弗洛伊德提出的人心理结构吗?

迈克:是啊,我很清楚,概括来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物理性结构,用来组织生命的进程,像消化器官,新陈代谢机制等等,同样人还有由相互之间紧密相关人格部分组成的心理结构。

这个心理结构就是他所提出的(本我),(超我)和(自我)。

(本我)就是由本能、特殊的迫切的欲望、被压抑的经历、以及为实践到感觉范畴内而持续、盲目骚动的原始欲望的整合,它要求以快感为目的地落实其欲望,它是人与生俱有的,由所有身体构造的需求组成的,(本我)代表原始程序-满足需求的思绪。

而(超我)代表的是一系列社会价值、原则以及道德,也就是来源于外在的影响;包括儿童从父母身上、从学校和社会中接受的教育和道德约束,家庭、民族和宗教传统的影响、还有社会所引发生成的良心;儿童成长时期的(超我)会受到家人代替者-象部分老师,或者其他一些社会上受尊敬的人物的影响…,(超我)在反制(本我),要求完全地远离属于欲望或者原始的行为;因为(超我)是远离现实的理想理论,所以它一直要求达到完美,而不是获得快感-依照弗洛伊德的说法-。

而我们可以把(自我)描述为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冲突、平衡或者互动的焦点。它存在于要求快感的欲望和压制和限制欲望的道德伦理之间。(本我)是清醒的,致力于适应现实,使其与欲望之间互动,保持人格的平衡,也就是最终体现在,外在行为中的人格表现。

(超我)就是(本我)的反面,它起着监视(自我),提醒(自我),阻止(自我)去顺从(本我),响应被压抑的欲望的作用。

拉希德:迈克老师,非常精彩的阐述,简直就象是,弗洛伊德本人坐在这间咖啡馆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作着讲解。

但我想对这精彩的解释作点补充;弗洛伊德承认在心理人格结构中,(自我)所进行的平衡任务的艰难,如果我们不说那是不可能的话,可以说这艰难的任务表现在相互抵触和对立的原始欲望和道德伦理之间的平衡,因为(自我)既要满足(本我)的要求,就是占主导地位的性欲,还要在同时受到外在现实(超我)的约束,就是社会和道德伦理的约束;所以在这之间寻求平衡非常艰难。如果(自我)建立了和(本我)之间和谐和共识的关系,并满足它的欲望,那么它就会和(超我)以及规范性关系使其符合特定规范,并在多数情况下产生对欲望的压制的外在现实冲突,然后如果(自我)能平衡(本我)和(超我)及现实,那么这个人就能健康的生活;而如果(本我)或者(超我)主导其人格的话,这就会导致人格的不稳定,所以(自我)对在这些对立的要求之间平衡处理的失败,就会导致心理病态的出现。

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我们说照这种说法,心里的健康就是(自我)平衡处理(本我)和(超我),也就是说平衡处理原始欲望和道德伦理,然后不满足(本我)欲望就会导致心理问题,而我们又无法改变(本我)…,那么为使心理平衡,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超我),甚至破坏它如有需要的话。最终就需要从我们的生活中排除宗教和道德伦理,代之以利益性的,符合于(本我)所要求的唯我独尊的欲望的道德观念…,目前西方社会的现状完全符合这一点,宗教和道德伦理被抛弃了,欲望和性关系被放纵,不受任何道德的约束。西方文明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家庭被拆散,甚至人性被抹杀。因为能使人类区别于动物社会的只有理智,一个人要是不了解道德伦理的话,那么他的天性和良心已经泯灭了…。我们的话题扯远了,还是回到达尔文上吧!

迈克:你是说:如果人被压制的欲望一直在寻求满足,不管是以直接的方式,还是以间接的方式的话,那么据你对弗洛伊德以及他的理论的理解,这会导致于把建立在道德伦理和社会原则基础之上的社会,看作是一种导致心理不平衡的文明?

拉希德:是的。西方文明在建设道德价值观念的时候,其道德观建立于从所有的角度弃绝造物主的神圣之上。而穆斯林则认为在人类社会中,道德观念必须是来源于天启的启示而非理智;因为单一地依赖理智会偏斜,而在启示框架内的理智所建立的伦理道德,则是一种高贵的道德。

迈克:但是拉希德,你还没有说,前面所说的,你们宗教内那位学者的话呢,他的理论和弗洛伊德相似呢,还是矛盾呢?

拉希德:他有一系列的概念和理论,叙述和阐明他的理论需要大篇幅的内容,我看还是推到下次讨论时再谈吧。




Tags: